关注学生双减负:纾解“妈妈们的焦虑”还需要再加把劲

发表时间:2021/08/25 10:02:50  浏览次数:1199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纾解“妈妈们的焦虑”还需要再加把劲

【新闻调查·关注学生双减负4】

看到“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出台,北京学生家长窦静马上把它转发到朋友圈里,并配上发自内心的感慨:“太棒了!培训班,真的不想上了!”

“这些学科类培训班只适合有特长的孩子,因为总在拔高。我家这样的普通娃,能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了。”“双减”意见让窦静如释重负。

课外培训班,报还是不报?这是“双减”意见出台之前,长期困扰家长们的一个两难命题。就像在天平两端做选择,明知报班的弊端,但随着“报”的那端越来越沉,“不报”渐渐成了另类。而无论“报”与“不报”,焦虑都在家长心中不断蔓延。这样的焦虑,被半戏谑地称为“妈妈们的焦虑”,背后,是家长深深的无奈感与无力感。而这一次,“双减”意见出台,“校外培训热”退潮,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举措与努力很快跟上,这一切,都让大家看到了新的转机与希望。

兴奋

这下好了,我和孩子都解放了

尽管女儿豆豆才上三年级,但上学期一开学,窦静还是给她报了数学、语文、英语三个校外培训班,“看到别人都在上,感觉自家孩子不上也不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被裹挟”的感觉,一步紧似一步。

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窦静以为把她送进小学,自己可以安心工作了。可没想到,这只是“更忙了”的开始。

第一次英语测试,豆豆就“露馅”了。老师没有公布成绩,只是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通知:满分同学共有10位,50分以下孩子的家长,请单独跟我联系。豆豆就是50分以下的学生之一。

豆豆是“零基础”入学,在全班属于极少数。随后豆豆发现,她的同学们都很忙。放学后,校门口总有举着“××培训班”牌子的老师把他们接走。

之后,窦静和孩子穿梭在各个培训班里,风雨无阻,休息日变成了最不能休息的日子。校内上完课,校外再拔高。可这样一来的结果却是:校内知识来不及巩固,校外提高变得“半生不熟”。

既如此,为什么不能停下来?

“看到别人都在上,自己哪能不上!万一落下了,考不了高分不说,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窦静说。

“这下好了,我和孩子都解放了。”仔细揣摩了“双减”意见,窦静坚信,自己和孩子都是政策的受益者。

反思

刷那么多题,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伤害

和窦静一样,对于“双减”意见出台,家长刘依的第一感觉,也是“长舒一口气”,焦虑情绪缓解了很多。

刘依的孩子虽然刚上小学,却“少年老成”,一会儿指挥刘依报班,一会儿督促她买校外题。

“孩子经常带回来同学上培训班、做补习题的消息。每次看着她一脸认真的样子,我都感觉好笑又心疼。”刘依说。

“不要跟风报不适合的班”,这个道理是北京家长李岩花了数万元才领悟到的。从“幼小衔接班”开始,她的儿子几乎所有“上班”的机会都没落下。她检查作业时发现,刚上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奥数中经典的“鸡兔同笼”“过河”等问题了。

李岩发现,孩子做题总是很快,且方法简单,有时候只用一步就解出来了,她都不太想得明白。

“鸡和兔子一个两只脚,一个四只脚,吹一声哨让它们各抬起一只脚,吹两声哨鸡就没脚站着了嘛,剩下的脚都是兔子的。”儿子给她讲得头头是道。

起初,看到儿子竟然会用奥数方法解题,李岩特别开心。但她很快发现,把鸡和兔子换成另外两种动物,儿子就不会做了。

“‘过河问题’也是,如果题目里有船夫,他就不会了。”李岩回忆说,“当时,培训班给我的解释是:还是题目做得少。他们甚至反问我,‘1+1’他为什么不会忘?还说,只要做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然而,培训班的回答却让她感到害怕,想到“题海”浩瀚,孩子以后要在其中浮浮沉沉,就觉得“眼前都是迷雾,找不到出口”。

渐渐地,李岩开始留意并反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套路化”学习。“这不是学习,而是在‘练手艺’,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太多事实证明,过度培训、重复操练、机械刷题,既违背基本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习要有思考,是知识不断内化的过程。做那么多习题,上那么多课,把知识变成‘肌肉记忆’,这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伤害。”李岩说。

矛盾

心中升腾起新希望,但真正“安心”尚待时日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纷纷制定具体措施、拿出切实行动。家长们发现,以前“只能盼、不敢想”的很多愿望正在逐渐走向现实。

8月17日,北京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为新学期“双减”政策落地制定了详细“计划表”。一方面紧抓“校外”,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并严格控制学科类培训时间,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强化经营活动监管,严禁资本化运作,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一方面发力“校内”,要求学校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并准备拿出真招实策缩小校际差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此外,河南省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公平格式条款,规范其经营行为;太原市暂停全市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为孩子减轻负担、还童年快乐本色的努力,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

在这样的“阳光”之下,带着孩子去公园踢球、玩游戏,尽享假日美好,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但是,更多的考虑仍然存在。

家长李岩表示,不想完全放弃课外培训班。孩子英语方面有特长,学校的课程对她来说“吃不饱”。只要孩子乐意,假期结束后,还想让她继续上英语培训班,“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去,找合规的培训班。既不像以前那样占孩子太多时间,也做一些有益的知识补充”。

犹豫再三,家长郑芸也决定,继续让小孩在培训班学下去。她的孩子从3岁开始学英语和数学,今年9月进入小学,正在参加“小早培”考试。“孩子前期基础已经打得很好,相当于三年级上册的学生水平。现在放弃,实在可惜。”

“鸡娃群”里的一场风波,也让窦静的喜悦打了些折扣。

“培训班都退费了,可以享受快乐童年了。”窦静在群里发出这些文字后,一位妈妈给她发来私信,劝她“长点心”:“只要高考还在,以后总会有人上清华北大,有人上‘蓝翔’。”还有一位妈妈说:“这个群还是以孩子上培训班的为主,不想参加的就自动退出吧。”

更多家长虽然也像窦静一样欢欣期待,却在群里道出了自己的疑虑——自家孩子停止刷题,如果别人家的继续刷,自家孩子岂不是要被落下?校外培训机构明着不让补课了,家长却收到了“名师上门一对一”电话和“私人定制辅导”短信,更加激烈的“内卷”会不会从公开走向隐秘?没有培训机构“助力”,普通校的孩子是不是会被重点校的孩子越落越远?

“双减”意见来了,与心中升腾的新希望相伴随,“妈妈们的焦虑”暂时还没有彻底消除。

将“双减”意见落到实处,让“妈妈们”真正安下心来,需要全社会都来加把劲儿。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爱家生活网  有爱才有家
Copyright ©2014-2021    技术支持:九点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