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被虫叮脸上红肿长水疱 隐翅虫活跃碰到勿拍打

发表时间:2017/07/01 00:00:00  浏览次数:89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被隐翅虫袭击过的后颈

中国江苏网6月30日讯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各种扰人的昆虫频繁出没。几天前,家住西区某小区、60多岁的李师傅(化名)就被一只隐翅虫“突袭”。幸运的是,隐翅虫叮在皮肤上时,李师傅没有用手摁压。可是其经过的地方,还是留下几道红色的伤痕,并起了疱。

病例 1

隐翅虫突袭后颈

皮肤又疼又痒长出水疱

“不好,什么东西在咬我!”几天前的晚上,正在家中吃晚饭的李师傅,突然感到后脖颈一阵灼热的疼痛,便下意识地去挠。所幸的是,被他手一挠,有只比蚂蚁大的黑虫掉落在地上,飞快地向前爬。李师傅立刻伸出一只脚,把黑虫踩死了。

本来,李师傅以为就被黑虫叮了一下,应该没多大的事,开始还没在意。可没过几分钟,他就感到脖颈后面一大片火辣辣的,又疼又痒。他赶紧让家人查看,“他们说,不得了,后面被挠得不成样,有几道红色的抓痕。”

李师傅忍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前往市友好医院检查。“是隐翅虫皮炎!”该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白姗姗告诉记者,病人后脖颈上局部出现条状,周围还密集着丘疹、水疱,是典型的隐翅虫皮炎症状,是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的毒液所致毒性皮炎。

听了李师傅所述的病史,白姗姗表示,幸亏他没有在身上把隐翅虫摁压死,否则隐翅虫里的体液将全部留在皮肤上,“虫体有多大,受伤的面积就有多大。”

病例 2

被隐翅虫咬中

女子脸部如刀割般破相

隐翅虫是一种黑色蚁形小虫,昼伏夜出,又被称为“影子虫”,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据介绍,夏季是隐翅虫高度活跃的季节。这时隐翅虫繁殖较快,许多人都会“中招”。

最近这段时间,隐翅虫皮炎患者比较密集,大多数人喜欢晚间去街心公园散步,还有在家劳作的农村老人。家住西区的王小姐(化名)喜欢夜跑,经过一段树木茂密的绿岛时,感觉脸上被什么小虫叮了一下,就用手使劲地抹了一把。

王小姐回家后,照镜子一看,发现脸上被咬的部位有些红肿,赶紧洗了澡,涂了一些芦荟胶就睡了。谁知第二天早上,红肿的部位不仅没消肿,还出现了许多水疱,“就像被刀割似的,破了相。”

对此,白姗姗表示,隐翅虫并不会蜇人,但其体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汁,虫体爬行的地方都会伤及皮肤,出现隐翅性皮炎,而当虫体被拍击的时候,毒液沾染皮肤,就会引起急性皮肤损害,皮炎的症状更加严重。

病例 3

一星期会消失

不会致人死亡,可提前预防

也正因为隐翅虫的伤害性,网上曾有其毒液致人死亡的传闻。对此,白姗姗表示,不管是被隐翅虫叮咬,还是将隐翅虫拍死在身上,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炎症,但一般情况都不会致人死亡,“最多出现条状或者斑状的红肿,一周左右这种症状就会消失,不会留下后遗症。”

如果市民不小心接触到隐翅虫的体液,如果不能及时到医院治疗,可以先用肥皂水、苏打水等碱性物质中和,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涂抹炉甘石洗剂。特别严重的,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皮肤感染。

如何预防隐翅虫皮炎?白姗姗建议:一、保持室内干燥,防止孳生。二、家中不要使用过强的灯光。三、给门窗安装细密的纱窗,防止隐翅虫飞进家中。四、睡觉前检查床上是否有隐翅虫,以免无意压死它而接触到毒素。五、采取各种驱蚊虫措施,如喷杀虫剂或在身上涂驱蚊剂等。

通讯员 蒋敏 记者 张庆萍

【新闻延伸】

夏季还要预防这些毒虫

进入夏季,除了隐翅虫、常见的蚊子,以下一些毒虫,也会出其不意地伤人,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市民都要提前预防。

蚂蟥。市民在水边宿营、游玩,若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切不可强拉,以免蚂蟥吸盘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待其吸盘和颚片自动松开。

蜈蚣。晚上8时到凌晨4时之间,是蜈蚣出没较为频繁的时间。被咬伤后应以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切勿使用碘酒或消毒水,冲洗包扎后立即送医救治。

蜱虫。因蜱虫前端长有倒刺,发现蜱虫叮在身上时,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将其取出。需警惕的是,蜱虫有一定概率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严重时可致命。这种病有1周-2周的潜伏期,因此被蜱虫咬伤后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高烧等症状立即就医。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爱家生活网  有爱才有家
Copyright ©2014-2021    技术支持:九点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