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秋学期换教材 先识汉字再学拼音一年级学古诗文

发表时间:2017/07/12 00:00:00  浏览次数:103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与旧版语文教材相比,新版语文教材“变胖”了,封面颜色更活泼鲜艳。

中国江苏网7月12日讯 过完暑假,不少孩子就要背着书包上小学了,家长们在购买教材、教辅书时发现,部分学科的教材悄悄“变了样”。记者了解到,新学期扬州中小学部分年级、部分科目将使用新教材,其中包括长达十余年未变过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七年级(即初一)语文、历史、政治教材。小一新生学语文时,先学“天”“地”“人”再学“a”“o”“e”。

苏教版停用,9月小学新生要用部编教材

近日,一条关于“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历史、政治教材”的消息在家长圈“炸开了锅”,是真是假?

“秋学期如果使用‘部编本’教材,将出现一所学校,采用3种教材的现象。”扬州东关小学教学相关负责人王卉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今年9月份新学期之后,江苏小学生、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教材。主要是语文、历史、政治(思想品德)这几个文科学科。”昨天,扬州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陈玲玲说。

小学教材四大变化

先学“天地人”

再学“aoe”

王卉透露,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出现了四大变化,其中最大变化是,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调整至第二单元,第一单元先学汉字。记者上网搜索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发现的确如此。新教材首先从识字开始,比如“天、地、人 …… ”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学完5课之后才开始学拼音。

王卉指出,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都能见到一些汉字,学会认这些简单的字难度并不大。新教材倡导先识字,拼音是辅助孩子认识汉字的工具,新的课程标准出来以后,汉语拼音知识逐步淡化。同时,新教材的拼音进入儿歌学习,每个单元练习有读读背背,有成语,增加“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如果家长能花些时间慢慢引导孩子去认读这些,孩子学起来也更轻松。”

写字要求降低,识字要求提高

“部编本”教材特别关注识字,引导孩子多元化记忆汉字。比如,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中需要学会书写的一类生字减少了很多,每一课基本只有四五个字需要书写。而二类生字大大增加。苏教版的二类生字一课基本是7-9个,现在的“部编本”基本是每课十二三个,对写字的要求降低,对识字的要求提高。

增加语感练习,在朗读中学好普通话

新教材每一节课后增加音节词拼读和儿歌练习,对于语感的训练非常重视。“这其实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晨读、课外活动等时间,带着孩子一起朗读,汉语拼音学习是为了帮助孩子说好普通话,知识性弱化。”

传统文化篇目增加,一年级学古诗文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教材三大变化

经典课文回来了,名著导读是重点

编写人士透露,“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除了“教读”“自读”,还有“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

据透露,“部编本”语文教材“换血”近40%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初中古诗文选篇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写作形成系列,激发学习兴趣

“部编本”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班。

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

家长说

孩子不是“毛坯房”

“先识字后拼音”影响小

新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先识字、后拼音”的顺序受到不少家长认可。家长陈女士表示,“相较于简单汉字,汉语拼音是难了些,后学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新版教材)这个顺序对于孩子来说,影响不大。”有家长坦言,现在的准小一学生们没几个是“毛坯房”,在上幼儿园时多多少少会上与拼音有关的兴趣班或自学,家长也会在孩子读小学前教其这项“技能”,减轻小一入学压力。

老师说

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新教材架构更合理

七年级语文教材在修订后更注重传统文化,不少语文老师认为是好事。而对于新版的七年级历史教材增补了两晋的内容,有老师直呼“这一块终于补上了”。旧教材也有提及两晋,但只是简单几句。

教材还没到货,家长提前搜罗教辅

昨天一早,记者在市区多家书店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教辅材料都还是配套“苏教版”教材的。对于更换教材一说,书店店员表示,他们也听说了,但是新教材还没有到店。“‘部编本’具体什么样,目前还不清楚。”扬州一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现在语文改版,好多教辅材料都没出来,但已经有不少家长到书店搜罗“部编本”的教辅书了。

不少小学提前启动校内教研

昨天,本报记者在东关小学现场了解到,该校已经开始着手换教材的应对工作。昨天,东关小学校长唐开权介绍,语文“部编本”教材更加注重德育和经典,重视传统文化,学校开学前将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新教材使用的培训,为新学期用好新教材打好基础。

扬州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陈萍也表示,暑期将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竹西中学副校长董亮表示,相关人员都要到省里参加相关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部编本”历史教材的变化。

为何要编写“部编本”教材?

记者获悉,“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多了,而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两年。此外,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因此,“部编本”教材示范意义更高。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爱家生活网  有爱才有家
Copyright ©2014-2021    技术支持:九点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