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骧将珍藏75年绒线帽球捐赠给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

发表时间:2021/06/20 14:21:05  浏览次数:111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绒线帽球捐赠现场。 姜涛 摄

通讯员 伏波 张健 记 者 姜涛

昨天,96岁的抗战老兵周之骧将妻子临终前交代的绒线帽球捐赠给了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这段发生在苏中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故事终于有了圆满结局。当工作人员将那枚小帽球包装好准备带走时,老人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他说:“这是我爱人做姑娘时珍藏的,属于一个新四军托付照顾的小男孩,我妻子一直想念着这个孩子,20年前去世时也没找到他。如今,虽未能找到那个小男孩,但绒线帽球捐给宝应西安丰镇的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也心安了。”

“这枚帽球是一件珍贵的红色文物,我们一定将它好好收藏,让这段红色故事永远流传。”宝应县西安丰镇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负责人、副镇长叶志文说。

寄养的孩子

未婚的朱良娟成了“好妈妈”

1946年6月的一天,射阳县长荡乡宏才村妇抗会主席领着几个人来到朱养之家,对朱家两口子说:“新四军要与敌人打仗,顾不上照料小孩,因你们家在村里村外口碑很好,所以把这个小孩拜托给你们抚养一段时间。”说着,就把一个十几个月大的小男孩交给了朱养之夫妇。

刚开始,小男孩又哭又闹,嘴里不停地喊“妈妈”。见此情景,当时22岁的朱家大姑娘朱良娟决定试试,她一把抱过小男孩,说:“宝宝,妈妈在这里呢,不哭了,乖啊!”接着用手拍拍孩子,结果孩子还真立马不哭了。经过几天的接触,小男孩把朱良娟当成了“妈妈”,时常笑眯眯喊朱良娟“妈妈”。未婚的朱良娟学着带孩子,村上的干部也时常到朱家问寒问暖。

孩子被接走

孩子父亲临行前摘下绒线帽相赠

朱良娟每天照看小孩,“母子俩”感情越来越深厚。1946年9月的一天,村妇抗会主席带着一位穿着新四军军装的男人来到朱家,男人说:“谢谢你们帮我照看了几个月小孩,马上部队就要转移了,我得把小孩带走了。”接着又对朱良娟说:“娟娟姑娘,这几个月辛苦你了,虽然我们分别了,但这份军民鱼水情,我永远不会忘记!”说完,他把小男孩头上戴着的粉色绒线帽拿给朱良娟,“我把这个绒线帽送给你,等你结婚有小孩了,给他们戴。”朱良娟含着泪花,依依不舍地目送他们离去。

那位新四军军人给朱良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以后的日子中,她认识了在建湖、射阳一带打游击的周之骧,两人后来成了家。

思念情不减

重见“小男孩”成最后心愿

婚后朱良娟生了几个孩子,孩子们从小都戴过这顶粉红色的绒线帽。时间久了,绒线帽也旧了,只剩下帽子上的绒球完好。数十年来,朱良娟思念“小男孩”之情不减,也曾让子女到上海、南京等地打听,但未有结果。2000年2月,在去世前,朱良娟把绒线帽球交给周之骧,并再三叮嘱:“一定要保存好这个绒线帽球,若能找到我带了三个月的小宝宝,也算了却我的一个心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96岁的周之骧还牵挂着这事儿,他多次对二儿子周登延说:“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位老首长的后代,让我在有生之年能了却你妈妈的心愿。”

市新四军研究会秘书长陈荣坤说:“我们通过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等方面了解了相关情况,这位小男孩很可能是在宝应县西安丰镇固晋村出生的,但1944年在宝应西安丰镇苏中革命根据地出生的新四军后人有15名之多,目前暂不能确定小男孩的身份。”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爱家生活网  有爱才有家
Copyright ©2014-2021    技术支持:九点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