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周海宏昨登“扬州讲坛”音乐:要听懂vs何须懂

发表时间:2021/06/20 14:21:30  浏览次数:171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昨日下午,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周海宏登上“扬州讲坛”,带领听众走进音乐的世界,讨论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周海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要听懂vs何须懂

我从小是学钢琴的,当时学了一首曲子叫做《春江花月夜》。父亲来问我,你给我讲讲,这首《春江花月夜》里,春、江、花、月、夜在哪里?结果我答不出来,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音乐为什么这么难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对音乐没有入门。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参透音乐美学的原理,声音有两个基本属性:没有视觉性,所以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声音是一种符号,没有语义性,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

美术是视觉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不一定听出明确的概念性、视觉性内容,不一定非要用文学化美术化的内容去解说音乐。

音乐何须懂?闭上眼睛,享受音乐之美,别想“懂”“不懂”的事。

但是,音乐为什么让人浮想联翩,比如高音让人感觉凉爽,低音让人感到沉闷。音乐作为声音,激发人的视觉、情绪、感受。那是音乐让人产生了联觉,这是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现象,比如视觉、味觉、触觉等。

什么时候听得懂,什么时候听不懂?声音和脑海中的联觉一直准确持续稳定对应,那就听得懂。而对应关系不明确,不稳定,就会听不懂。音响变化不断,想象很难明确。

作曲家追求独立、自足、自在的纯音乐的审美价值。所以,作曲家的音乐不一定让人听得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业人士在声音的层面上感受艺术魅力,专注艺术本身。音乐理解没有标准答案,音乐能够引起人们很粗糙很宽泛的联觉反应,主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同一件作品,不同演奏家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听众的理解更是如此。听不懂把一大批人挡在艺术大门之外,理解错误又把一批人推出来了。可是人本来就在音乐里面。

人有强烈的音乐审美需要,音乐是最需要教育的。欣赏音乐只需要本能,所有人都这样,学校的音乐课多是乐曲赏析,特别不对的是所谓的标准答案。音乐是人最早产生明确的审美需求、审美反应、审美理解的艺术。我们需要反省,我们与生俱来的音乐细胞哪里去了?

审美教育的目的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关于幸福与成功的话题。

现代教育开端四门基础科目,就是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后来才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艺术列入考试,不是太早了,而是太晚了。为什么有人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却感受不到幸福指数的同步提升?那是因为有条件,没体验,你要有体验幸福的能力,这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人有感性和理性两大思维领域,理性是科学,这是用来征服世界,感性是艺术,这是用来美化世界的。一个人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感性素质低的人对周围的环境没有要求,感性素质的差异,产生价值观的分歧。一个人不会享受生活,就是感性素质低。

人类历史的进程,就是创造美的历史。音乐是改善听觉环境的艺术,提高听觉的幸福指数很重要。人的情绪影响人的健康。音乐是情绪管理,精神减压的最佳手段。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我们需要征服世界,但是美化世界也重要。

审美教育的关键期在童年,每个孩子在成长阶段都要接受充分的音乐审美教育。

【问与答】

如果觉得枯燥

那是因为学习的方式不对

问:您说音乐审美要从小培养,我也很想带孩子去进行音乐的熏陶,但一般这样的场所对孩子的年龄都有要求。对这种不平衡您如何看待?

周海宏:首先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艺术家们很少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音乐会,这是艺术家们工作的缺失,他们应该有更多元的曲目的准备,能够让孩子参与其中并容易接纳。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对社会规则的教育,导致有些孩子可能会以一个不太好的状态破坏演出的氛围。所以解决这种不平衡其实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既要让艺术家们为孩子们设计节目,也要家长在把孩子带到社会生活之前对孩子进行社会规则的教育。

问:学艺术的过程,特别是在打牢基础的这个过程十分枯燥,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就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了。您认为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周海宏:很多人把“学琴苦”当作一个常态,但在我看来,其实最苦的是玩电脑游戏。要想让他不爱玩电脑游戏,首先必须立规矩,比如一天必须要玩到两个小时以上,少一分钟都不行,一天必须要打过几关,少一关不许吃饭,要给他设立明确的游戏目标。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陪着他玩,一旦发现错误立刻纠正,出现失误立马惩罚。另外,在玩游戏之前,也要练基本功。首先从练习鼠标的使用开始,鼠标的操作练好了再练键盘,全部的基本功练好了再玩游戏……举一反三,您认为学基本功苦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说学琴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好的规范就是放松。其实我认为最好的弹钢琴的姿势就是无聊时敲桌子的姿势。不训练,反而会走到最科学最舒服的方式。你觉得枯燥,是你学习的方式不对。

问:很多孩子考级后就不再碰琴,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艺术无用,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人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很多人认为要尽最大的努力上最好的学校,我认为要用适度的努力上能够建立自信心的学校。教育的成功不在高考,而是在入职之后的10年。家长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生活负责,要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学会生活也非常重要,学会享受和抓取生活中的小幸福。学会跟别人说话、学会体察别人的需要,是非常有用的。当孩子认为无助于社会竞争的都是没有价值的时候,会认为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爱家生活网  有爱才有家
Copyright ©2014-2021    技术支持:九点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